總是看到文章、影片時跳出「筆」的故事,你是否有小小的聲音說「喔!他又要講筆了。」我們今天換個角度看空性,或許能讓你對它產生更深的理解。你是否有意識到,DCIG 的中文是全球金剛商學院,logo 則以鑽石為發想。為什麼鑽石常常跟金剛扯上關係? 一、跟這本書有關 這個世界上最古老、帶有印刷日期的書籍,就是來自敦煌版的《能斷金剛經》,《能斷金剛經》被稱為經中之王,歷史上唯一女皇武則天,還專門為這本書寫序。格西老師的老師給他一本書,並跟格西麥可說:「你到紐約再打開這本書,到時你就知道怎麼做生意了,這是能幫助你創業成功 100% 有效的方法。」。後來,格西麥可就在紐約創業,打造出全世界最大的鑽石珠寶公司! 而他的老師給的就是《能斷金剛經》。它不僅幫助格西麥可創業成功,也能幫助每個人獲得這一生極大的成就,完成任何目標,這個秘密就在這本書中。 二、《能斷金剛經》講的是空性 用「金剛」來命名 DCIG ,其中一個關聯跟空性有關。現實中,並沒有任何東西能跟空性相提並論,但仍能找到一個最相近的物質,也就是——鑽石。經典中常會用鑽石來比喻空性,其中有三個原因:
Tag: Q&A
該怎麼做才能持續對四步驟產生信心?
Q:如何增加對四步驟的信心 當我們聽了「筆」的故事,學了星巴克四步驟後,覺得竟然有一個「100%有效的方法」,認為這一切都太酷了。或許你也開始嘗試依照步驟一、二、三、四開始進行。但可能堅持一段時間,發現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時,就會容易灰心。這個時候也會對四步驟沒有信心。該如何才能在種子還未開花、目標還沒達成前,對種子體系保持信心? 為自己做一個小實驗 Alison 認為在學習種子體系有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事,不論你要種出什麼目標,有沒有信心都會影響著我們。如果你是初學者,需要足夠的信心才會願意持續做。所以老師們都會建議先為自己定一個小目標,透過 3 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嘗試這個體系是否有用。 在這過程中,親自驗證自己是否有變化,哪怕只是一些小小的變化都算。因為當自己體驗到變化,嚐到一點甜頭時,才會繼續加大力度地播種。就像財富種子,當我們真的種出金錢的小目標,才會更慷慨給出去。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你會更有信心。 給自己一個機會,驗證這個體系是否有效。這個過程要有足夠耐心,持續不斷播種,種到種子開花。不要嘗試幾天就不試了,至少要堅持到第一次種子開花,堅持到親自嚐到甜頭,這樣你會更願意相信。 讓種子體系成為自己的人生哲學
陷入鑽石交易時,該如何決定,還是什麼都不做?
Q:當我們需要做決定時,覺察到自己陷入鑽石交易,但停止鑽石交易就是什麼都不做嗎?如果已面臨必須做選擇時,該怎麼辦? 生活中,當我們起床、張開眼睛那刻,就開始做決定。決定要起床還是賴床?早餐決定要吃現成的麥片還是出去買燒餅油條?今天行程要穿正式一點還是休閒一點?出門決定開車還是搭計程車……。在張開眼的那一刻,我們就面臨一連串的決定。 格西老師提到「鑽石交易」時,都會說「停止做決定」,但停止做決定是否就表示什麼都不做,直接躺平就好? 當我們在思考如何做決定時,就已經陷入鑽石交易了。這時候我們會陷入兩難的局面,也很難察覺自己已經陷進去了。為什麼如此猶豫呢?因為這兩個都是糟糕的決定,它們都不完美,都各有利弊,所以才如此難做決定。 留意是否陷入鑽石交易 首先我們平時就要留意自己有沒有陷入兩難的境遇,必須在兩個糟糕的選擇中做決定。而這個狀況是怎麼來的?在「筆」的故事中,我們理解是自己的種子讓我們陷入兩難的決定中。當保有這樣的覺知之後,就可以像偵探一樣往回推論過往種了什麼種子。
會員專屬 Q&A
初學冥想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冥想沒有畫面怎麼辦?
許多人冥想時,總會遇到很多障礙,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沒有畫面感」。就算用力擠出畫面,但還是什麼都沒有。今天就要來解決大家這個問題。 Q:在冥想中觀想一些畫面時,無法看到清晰的圖片,該怎麼辦? 不管是施與受冥想、 Mahamudra 或其他冥想,如果過程中能更有畫面,會讓冥想狀態更真實,看到的對象也會更清晰、更有感受。像是施與受冥想時,當我們將對方的黑煙吸出來,若能真切感受到對方的痛苦、悲傷與其他真切感受,這個冥想將會更強大。 冥想前不看手機 為什麼會沒有畫面感?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原因,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試試看。而 Stanley 強烈建議:冥想前不要看手機。手機的畫面非常清晰,像 Facebook、Instangram 、新聞等畫面都非常清晰,當你看過這些後,會就發現冥想的畫面變得雜亂、不清晰。
當父母不符合我的期待,我該如何對待他們?
如果給你機會選擇自己的父母,你想選擇什麼樣的父母呢?有錢、帥氣、住漂亮房子的父母?在多數人心中,都希望自己的爸爸是如此完美,但現實中並非事事都如意。面對不符合自己期待的爸爸,該如何看待? Q:自從我爸爸外遇之後,面對他,我有非常怨恨、悲傷、憤怒的情緒。每當想起這些事,憤怒的情緒就持續高漲。我該如何消除對爸爸的怨恨,不被這些負面情緒所影響? Stanley 提及在大學畢業前夕,看到大學同學陸續準備考研究生、考公務員、準備出國。在當時也想要出國的他,因為家裡沒有足夠的錢供給他出國,因而對爸媽有些怨言。他非常愛爸媽,但也會因為不認同父母做的某些決定而產生負面情緒,甚至感到無能為力。 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 我們能在世界上生活都是父母給我們的機會。人類的嬰兒極其脆弱,跟其他動物不太一樣,自然界的動物,例如小鹿們,剛出生沒多久就可以走路。但人類需要爬行好幾個月才開始學習走路。
學種子體系時,是否能搭上混搭風熱潮?
Q:之前看某套自我提升的書籍,裡面提到,當我們聚焦目標時,不要在腦海裡想不要的東西。舉例來說,如果你告訴宇宙不要想大象,腦海就會跳出大象。所以,當聚焦自己夢想時,不要告訴宇宙不想要什麼,因為宇宙聽不懂「不要」這個詞。而這跟種子體系又有些微不同,我該如何理解? 當我們面臨選擇的時候,常會出現一段有趣的對話:「小孩才做選擇,我全部都要。」不困在選擇裡,感覺上是一個聰明的決定。但在學習知識上,是否也能在種子體系中加入其他體系學習? 學會區分體系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Stanley 給出的第一點建議是,不同的體系有不同的方法。格西老師最常舉的例子是中醫與西醫,對於同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解讀跟治療方法。我們在學習與實踐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區分體系。
邁入退休生活,如何對社會有更多貢獻呢?
Q:我和老伴都退休了,我們希望在現有的時間內,做出對別人有更多貢獻的事情。創造讓自己與他人開心自在的生活,讓自己更有存在感。我該如何做呢? 首先,如果你在退休期間,不斷思考如何做出對別人有貢獻的事情,真的要非常嘉許你的心。很多退休的人想著如何買一塊地,然後種種菜、享受田園生活,但很少思考在退休期間,如何做出對他人更有貢獻的事。 針對這個問題上,看到的本質是達到身心自在、開心快樂及讓你感到有存在價值。而我們該如何種下相對應的種子呢? 健康的種子 每個人都希望退休生活是健康有活力的,所以我們要先種下健康的種子。健康的種子怎麼種下呢?可以做有關「保護生命」的事情,關注自己與家人的健康飲食,提供健康、有機的食物給朋友。 也要多做運動,舉凡慢跑、健身、瑜伽、太極、舞蹈……都是很好的運動,運動不僅讓自己更有活力,更能讓我們能對社會更有貢獻。 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 讓自己在退休生活更有存在感,就要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如何種下這顆種子?找到機會就去認可和鼓勵他人。很多長輩疼愛晚輩的方式是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做滿桌子的菜表達愛意,或在身旁嘮叨幾句,提點很多細節,但用言語表達,卻非常的少。 所以,你可以每天花更多時間表揚家人做的好事,透過鼓勵代替批評。這樣,我們就種下看到自己價值的種子。這並不代表你有能力,你覺得自己有價值,而是當種下更多認可與鼓勵他人的種子後,你對自己的感受很自然就會有所不同。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而最關鍵的是透過你的鼓勵和認可,讓孩子們對自己產生信心。每個孩子對於「我是誰?」、「我有什麼能力?」、「我夠不夠好?」的原始認知,都是透過父母或家中成員的言語塑造出來的。 波波老師的媽媽在她13歲的時候去世,這件事對她造成很大的傷痛。但即使如此,她依然能讓很多人感覺到陽光、很有自信。而為什麼她會有這些自信呢? 她的媽媽雖然去世,但當她遇到無數的困難時,都會想起小時候媽媽講的一句話:「我們家的小波特別善良,特別聰明,將來一定會是有所作為、能幫助很多人的人。」這句話讓波波老師謹記在心,雖然媽媽已經去世了,但是這句話就像是一輩子都受用的精神糧食,塑造了波波老師對自己的認知。 給予孩子們鼓勵與認可非常關鍵,每個人終有一天都會離開自己的孩子,這些都會成為他們一輩子的精神養分。起初給予鼓勵可能不太容易,但你可以從身邊的人開始,然後再慢慢增加。 服務智慧 經典提到:如果把廣大世界的稀有珍寶、財富都貢獻出去,所種下的好種子是很強大的。但這些都遠不如你有機會協助他人更好地學習智慧。所以如果有合適的機會,就不要放棄分享智慧,協助他人在智慧上的學習。 在智慧的服務上,不侷限一定要當義工,或擔任什麼職位才能服務。分享你覺得很棒的課程給適合的朋友;跟一起學習的朋友分享自己在課程上的體悟、實踐心得;參與活動時注意會場的整潔;提前留意學員的需求……,這些都是很棒的服務。 只要注意好這幾點,你也可以活出繽紛的退休生活。甚至有一天你會發現,你變得越來越忙碌,越來越充足,而且身心也越來越開心。
當焦慮成了一種習慣,該如何停止?
Q:我知道焦慮來自過去的種子,一直跟自己說放輕鬆是沒有用的。如果焦慮變成習慣,無時無刻都會焦慮,該如何停止呢? 全世界的焦慮指數不斷激增 如果要把過去幾年世界各地人民的焦慮指數,做成類似 GDP 的數字的話,過去兩年肯定是劇增的,因為疫情打亂大家的生活、工作。歷經兩年的時間,才迎來邊境旅遊解封,現在是很焦慮的時間,就連郊外的動物都能感受到這種焦慮。這不是某個人的問題,而是全世界都有這個問題。 如果你的焦慮已形成習慣,要一下子改過來的確很不容易。但你也要了解,焦慮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如果你詢問一些要上臺表演、演講的朋友:「你們現在上台還緊張嗎?」 他可能會說:「還在焦慮,每次上台就焦慮。」如果他已經能掌控焦慮,就會說:「但現在我能管住它,不讓它影響我們的生活。」 焦慮的分類
當你試著掌握意識時,發現它如此不受控!?
掌控意識的首要練習——Mahamudra 冥想,一直深受大家喜愛,但當你開始練習時一定會發現這種狀況: Q:在 Mahamudra 冥想時,其中一個環節是要觀察我們的意識處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但常常在冥想時,發現既不處在過去,不處在未來,也不在現在。對我而言,就像是看電影一樣,處在跟我無關的畫面中,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對意識的掌握極其有限 如果你曾經做過 Mahamudra 這種觀察意識的冥想,就會有這種體驗,你感受不到自己在想什麼,可能念頭中出現很多故事,或不知道自己在過去,現在,或是未來。首先,在冥想中捕捉自己的念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多數時,我們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古經典說,一彈指有65個念頭,在這一剎那裡,65個念頭就過去,然後有65顆種子開花結果。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能覺察到自己的念頭是極其有限的。 別說念頭,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語言、行為的瞭解也都很有限;就像有時候,會在睡前才想起來:「哎呀,今天有一句話講的不對」,但離講出這句話已經過了十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