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商場上,流行一個概念 ——「讓別人贏」,這個概念帶出自我利益與利他的抉擇。當我們面對這種抉擇時,總是想讓自己獲利多一點,對方少一點,為什麼波波老師能先做到利他? 自我利益與利他的抉擇 如果遇到利益與利他的抉擇,如何同時兼顧?關於這點,利他就是利益,利他才有利益。利益是一個結果,利他是因。任何人在任何領域獲得的利益,都是因為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他的種子。這世界上你能獲得一切利益,都因為你曾做過利他的事情。 本質上兩者一定可以兼顧,因為這是因果關係的問題。比如,我們有一個產品是一張兩萬的學員卡,它包含針對媽媽智慧的四堂線下課程,跟免費贈送的線上智慧課程。突然間疫情爆發,不能做線下活動,有些人就說要退費,而這肯定關係到利益。你要不要退給他們? 照合約來說,他已經上了線上課程,這些線上課的價值也非常高,照理我不需要退費給他。但只要有人要求退費,我都開心讓他退費,再贈送他一些禮物,因為我想讓他開心。 啟動「虎」的意識 在他堅決退費的時刻,我越是在第一時間退費給他,這些退費的人,在一個多月後,可能聽了我們的分享,然後又繳錢報名。人都有一些困難,我的原則是立即都退費。「筆」的故事告訴我,100%都源於我的種子,這些退費的人,很多都會再回來,而且還會介紹新人進來,這是很奇妙的事。 看上去我當時選擇虧損自己的利益,但如果我們活在「虎」的意識,怎麼做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就是不要以得失做判斷,而以是非做判斷。當時,一個月退很多錢,報表很難看,但我就是堅持。 稻盛和夫說:「你要問自己什麼是對的。」我是教大家智慧的老師,想讓媽媽們成為智慧的媽媽,如果我不能做到這點,情何以堪?也因為這樣,我有源源不斷的客戶、財富收入,是因為基於是非做出來的判斷。 我認為在這世上能得到一切的利益,都是因為曾有利他的種子,只要有利他的機會,毫不猶豫去做就對了。如果是企業,要注重兩個細節,第一,要有穩定的現金流,確保你的企業與團隊能生存下來。我那時能大膽把錢給出去,是因為現金流非常好,不影響團隊的運行。 既然決定要做企業,就一定要賺錢,不管做不做企業,如果你今天是真正想傳遞智慧的人,你也一定要賺錢。我們常常會說「氧氣般的財富」,財富就像社會的血液一樣,財富給你更多的話語權,也讓你可以做更多好事,及影響他人的機會。如果今天我什麼都沒做成,每天只會看書,我甚至沒有機會跟大家分享。 如果選擇商業的道路,要堅定地告訴自己,格西老師說的是對的。先賺錢,建構穩定的現金流,一定要生存下來才能發展。自己有實力才能幫更多人,如果自己都吃不飽、穿不暖,如何成為別人的好榜樣。為了傳遞智慧,大家可以先給自己更大的動力,就是「我要先成為榜樣」,這就是影響他人最好的方式,沒有之一。 財富上的心得 我要送上很重要的關鍵,關於我在財富上的心得。大家想不想賺更多的錢?這在全世界都是相同的,大家都想要。財富的種子來自分享,英文稱為“giving”。在中文有個非常美的詞,叫做「捨得」。 小捨小得;大捨大得;不捨不得。我們賺更多錢是為了什麼?舒服!如何才能舒服?透過文字上已經給我們線索與答案了。 「舒」左邊是舍,右邊是予,所以舒就是「捨得給予」;服就是服務他人,這個句子就是透過服務他人才能獲得舒服。所以要捨得,捨了才會得。而在「捨」本身還有更深的含義,就是得到後還要繼續捨出去,不斷地循環。 如何才有更高的財富?我已經達到我的財富目標,但要如何指數級增長?透過剛剛的分析,你要讓「捨得」成為你的本能。就像訓練肌肉,不斷訓練。只要你訓練這種習慣,做什麼都會有錢。 剛剛提到「捨得」的概念,有捨才有得。接下來跟大家講另一個概念,得到後要怎麼做?繼續給出去,要種子再投資。很多人用種子法則賺了一筆小錢,就沒再賺了,很多時後是因為這個原因。每一次我直播後就會把得到的再捨出去。例如我會設定直播利潤的10%捐給基金會。所以做好再投資,讓這些基金幫助一些貧困地區的媽媽與孩子的教育。 「捨得」、「舒服」都只是簡單的一個字句,但卻蘊含很深的道理。現在就開始你的「捨得給予」,創造企業或個人的自我利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