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成長過程中,家庭裡有層出不窮的暴力事件,也曾有幾次嚴重的暴力事件讓我感到恐懼。雖然透過學習種子法則,改善很多我跟家人的關係,但我內心深處對於施暴者還是無法信任,且依然感到恐懼。我該如何種出更信任、重新愛我的家人?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難的問題,格西老師的家庭也有類似的問題發生,雖然不是太大的爭吵,但是家人間也會暴力相向。家庭暴力的問題會改變你的內心,它會改變你。而這樣的事情也會讓你更有覺知。 對施暴者有更多同情 很多人都在受著同樣的苦,不管是新聞雜誌,還是親朋好友,都會免不了聽聞這種消息。也因為你有這樣的體驗,讓我們在遇到受暴的朋友時,更能了解他們的遭遇,也能更富同理心。對於那些在受苦的人也更能感同身受,也會對施暴者更有同情心。 格西老師的原生家庭中,有兩位成員有強烈的暴力傾向,他了解施暴者的壓力,他們也很恐懼、害怕,也在受苦。如果你努力嘗試,會感受到同理心,你更能理解為什麼這些人會施暴,因為他們在過去年幼時經歷過這種暴力事件。 在 DCIG 體系中,如果你看到有人施暴另一個人,你要非常小心地照顧被施暴者,也要小心不捲入其中。如果看到這種事件,可以跟政府機關舉發,讓政府機關的權威機構,幫助被施暴者。 為什麼我們會看到暴力?
Tag: 暴力
愛的業力法則|家庭暴力|Part26
是什麼讓我們看到「暴力」? 我們大部分都不喜歡被暴力對待,但在生活中或社會新聞裡,總是看見暴力充斥家庭與國家戰爭中,如果所有的一切都來自我們意識的種子,那該如何消除家庭暴力呢? 在《愛的業力法則》第26章中探討家庭暴力。當我們或身邊的朋友遇到另一半肢體上的暴力時,到底要逃跑還是要留下來?這時我們會在兩難的抉擇中做決定。留下來會遇到被家暴的風險,但離開的話,孩子就沒有完整的家庭。 但問題就在抉擇,有一個決定是不會傷害任何人,就是四步驟。它或許會幫對方做出決定,也或許不會,但它一定會讓你看到想要的圓滿結果,或根本沒有暴力的存在。為什麼這裡提到「沒有暴力的存在」?格西老師要表達的是「沒有暴力是來自於暴力本身」。 那要如何終止暴力呢? 前提是,我們第一時間一定要先保護自己。如果已經受到嚴重的肢體傷害,你一定要先找到庇護的地方,可能是親友家,也有可能是尋求相關單位的協助。 找尋暴力的真相 這裡應該先暫停一下,我們可能會遇到自己、身邊朋友或同事遇到這種情況,要非常小心。當我們跟他分享時,不要一開始就跟他說「這是來自你過去種下的種子」,這樣他會瞬間對種子體系失去信心。對暴力這個敏感議題來說,我們更要知道,什麼是真相。 真相是,周遭不管是好是壞,都是來自我們。當我們舉起手試著指出房間裡不來自於自己的東西時,往往找不出來。因為世界上所有一切事物都來自我們,所以我們有力量終止暴力,只要改變自己,就可以改變這件事情。 我不想要的東西,就必須停止給別人;我想要的,就必須給予別人,例如獲得一個解決的抉擇。這就是我們以前常說的「己所欲施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概念。 根本不用做選擇 在過去,印度某個大學有位阿底峽大師,他非常有名。有一天,喜馬拉雅當地的居民希望這位大師到喜馬拉雅教課。但那個年代要從印度到喜馬拉雅必須徒步或透過動物當交通工具才能到達。於是校方就跟阿底峽大師說:「要去喜馬拉雅可以,但三年一到你必須要馬上回來。」 阿底峽大師口頭答應了,於是他跟幾位助理從印度到喜馬拉雅。當地居民很喜歡他的教授,也很感謝他,一晃眼三年過去了,他必須要履行承諾回到印度,當地的居民希望他繼續留下來教導他們,於是他陷入兩難。 最後他依然履行承諾啟程回到印度,但一行人到尼泊爾時,遇到尼泊爾的戰爭,迫使他們無法繼續回到印度的旅程。其中一位學生說:「看來這個戰亂短期內不會結束,如果我們繼續前行,會遇到生命危險,我們還是回到喜馬拉雅吧!」 於是一行人又返回喜馬拉雅,繼續教授當地的居民。他們原本陷入兩難,不確定要留下來還是離開。但遇到戰爭事件,被迫「不用」選擇而留在喜馬拉雅。戰爭跟「筆」一樣,對當地居民來說生命會受到威脅、流離失所,但對於阿底峽一行人來說卻如願順利留下來繼續教授當地居民。 留意我們的暴力種子 最近在歐洲也遇到戰亂的情況,格西老師在課程中提到,需要留意我們內心小小的暴力種子,那些種子讓我們看到這場戰爭,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這些微小的暴力種子,並停止它。 我們可以想想自己有沒有遇過暴力事件,可能是語言冷暴力,甚至肢體暴力。在自己心中停止小小的暴力,並做四力量,這樣我們無需選擇,暴力就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一起努力在生活中時刻檢視自己的行為與意識,停止任何暴力,即使只是微小的行為,都從我們自己做起! 迎接和平鴿齊飛的美好日子,將在不遠的未來!
創造三贏的「國家軟實力」
現今,大多數的我們幾乎所有工作都在虛擬世界中完成。格西麥可的電子頭像與世界上商業夥伴的電子頭像在交談。這樣的交談模式產生新的規則、新的相處關係,DCIG 4階將會教你如何建立良好虛擬世界的關係。 國家與國的關係不容忽視 最近我們也從國際大事中學習,必須為國家間的關係找到解決方案。我們生活在不同地區、不同國家,僅僅處理好商業關係、人際關係和線上的虛擬關係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明白現實世界的國際大關係,不同國家人民之間相互的有形關係。 我想大家最近都看到了,我們不能忽視這些關係,它們影響著每個人,改變我們的工作和個人生活,所以我們最好釐清國家之間的大關係,作為個人我能做些什麼來影響我們國家和其他國家間的關係? 這是 DCIG 最卓越的教授,叫做「廚房裡的兩個老公」。這位女士在一家跨國公司工作,某天她回家在廚房裡看到老公毫無預兆地突然大罵她,她什麼都還沒說,老公突然就朝她大喊:「你這個笨蛋。」 在 DCIG 課程裡我們學過,她看到的就如同這支筆是來自於她自己,老公在廚房裡指責她,來自於幾週前她是如何對待他人。可能是在五天前她對孩子說一些批評的話,她聽到自己說的話,在意識裡種下種子,四、五天後當她回到家,她的老公突然罵她是笨蛋。 一般人認為老公生氣了、猜想老公這天心情不好,或認為老公這樣做不公平。但我們在 DCIG 裡學過「筆」的故事,我們知道事物來自於自己的種子。顯然地,如果老公來自於你的種子,那世界上其他的國家也來自於你的種子。 我知道你會說:「噢,格西老師…國家是由數千萬、上億人組成的。我理解老公來自於我的種子,但你說其他國家的5000萬人或1億人也都來自於我嗎?你是在說其他國家對待我們國家的行為也是來自我的種子嗎?」 答案是:「是的,同樣如此。」我們對此會進一步探討和學習。 令人振奮的是,如果這些理念是正確的(而它們的確是正確的),那我們每個人都有力量去影響國際局勢,令其作出積極的改變,我們每個人都把種子發送給當前局勢,我們每個人都有力量,在國家的層面上讓世界變得更好。 創造三方共贏的關係 下一張圖片,在關係方面我們要學習三方共贏,不要再玩零和遊戲。我們不說某個國家要贏,其他國家必須得輸;我們不說某個國家應該控制所有的石油,而其他國家不該擁有,這些全部都是零和遊戲的理念。「你得到一些好東西,會讓我失去一些好的東西」概念是錯的,我們會告訴你為何這是不正確的。 如果事物來自於我的種子,那這零和遊戲的理念就是錯誤的。甚至是在國家之間,我們也是可能創造雙贏,我們可以同時衝過終點線。假設我們同時衝過終點線,那是我們在國際關係中能達到的目標。 DCIG 教授這樣的理念,如果你懂得種下好種子,你將永遠不會頭痛,但那是在你種下完美種子的情況下。我們這樣的普通人,無法總是種下完美的種子,有時也會種一些壞種子。我們有時不得不吃阿斯匹靈,它是否有效取決於你的種子。那是種子的一種證明,只要事物是來自於種子,我們就能解釋為何阿斯匹靈有時有效有時沒效。 「格西老師,如果我有好種子還需要吃阿斯匹靈嗎?」 「是的,因為有時你的種子並不總是完美,你也會種下一些負面種子。如果我種了負面的種子該怎麼辦?那你就要吃阿斯匹靈了。」 這意味著什麼?在國家之間還是需要訂立條約,我們還是需要國防機構,還是需要政府部門,還是需要與其他國家對話討論如何解決我們之間的問題。但解決問題的那些方法會進展得更好。如果我們明白種子,它們才會真正奏效。即使事物來自於種子,進行磋商、簽訂條約,找到國家間的解決方案還是必要的,但解決方案是來自於我們的種子,它會讓這些方案更加成功。 如果我們被暴力對待 這是古老經典中很著名的故事。一位吃藥的母親,有一天她吃錯藥物而產生幻覺,變得有點瘋狂,竟用刀攻擊自己其中一位孩子。這些藥本來是治療高血壓的,但讓她發瘋了。 這裡有一個優美的解釋,如果你媽媽揮刀衝向你,因為她誤食了藥品,一時精神失常,你會朝她開槍嗎?你會殺害她嗎?你會扭斷她的脖子嗎?或你會怎麼做呢?當然會試著抓住她讓她坐下,盡可能平和地把刀拿走,所以我們在 DCIG 第四階中會講到對待暴力之人有種態度非常健康,你只是想用一種和平的方式幫助他們不種下壞種子,盡可能地和平解決。 下一張圖片這位媽媽幫孩子把錢放進小豬筒,她在教孩子存錢。這幅圖很好地詮釋好榜樣這個理念,就像你媽媽從小就教育你並展示給你看「嘿!你應該這麼存錢。」在美國我們不存錢,總是有卡債,我們經常花的比賺得多,當我們上了年紀後就會有大麻煩。因此,這位媽媽嘗試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這理念都是關於國家間可能以及將會進展到什麼程度。如果我們種種子,這就會發生,但它是逐漸發生的。這取決於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一個好榜樣,在生活中我們如何回應與另一個人之間的問題,因為這將會延伸到國家與國家之間會如何處理相互的問題,這是我們在課程中會講到關於關係的第二個新理念。 在關係中,我們不僅要獲利,而我們也要讓對方獲利,甚至在國家與國家之間,我們可以創造三贏的關係。你是否對於這樣的方法充滿好奇呢?在DCIG 第四階我們會談論如何創造三贏的關係,千萬不要錯過。 DCIG 04 良好關係的秘密 | 五日線上密集課程日期:06.03 (五) – 06.05 (日) / 06.11 (六) – 06.12 (日) 師資:格西麥可.羅區 & DCIG 國際師資團隊 👉https://tinyurl.com/y5peecae